21點 / RSG雷神之鎚 / TU娛樂城 / 娛樂城評價 / 牛牛百家樂 / 金旺5298娛樂城

深度剖析TrevorBauer—MLB現役最兩極化的投手,值得道奇隊的重金投資嗎?

21點, RSG雷神之鎚, TU娛樂城, 娛樂城評價, 牛牛百家樂, 金旺5298娛樂城

即便包括MLB在內的所有職業運動、甚至整個美國,都還壟罩在武漢肺炎陰影下,大聯盟的FA市場終究動了起來 — 無論是重金簽下George Springer及Marcus Semien等人,試圖成為新興強權的藍鳥隊;或是趁著其他球團急著省錢,出手延攬意外被裁掉的好球員(Brad Hand、Kyle Schwarber)的國民隊;躊躇許久的D.J.LeMahieu、J.T.Realmuto,最終仍選擇以超過五年的合約回歸母隊;一票中階層內野手的大風吹(Didi Gregorius、Andrelton Simmons、Tommy La Stella……);或是Liam Hendriks那張以後援投手而言,頗昂貴的5400萬新約…今年休賽季,MLB依然不缺話題。但上述這些討論,恐怕都不如另一場論戰來得有趣:一位「生涯防禦率」接近4的先發投手,究竟在FA值多少錢?自2014年起算,聯盟共有五名投手的三項數據 — ERA、FIP、xFIP — 都介於3.5~4.0,其中四人同時在今年投身FA。與天使隊簽下一年8M短約的左投Jose Quintana,此段期間共累積1146.2局、3.77防禦率及23WAR(勝場貢獻數);田中將大剛好在2014年登上MLB、帶著3.74防禦率和3.51xFIP的職涯成績進入FA,卻遍尋不著令他滿意的千萬年薪複數年約,最後乾脆選擇回歸日職。Chris Archer則帶著前述五人中最高的K/9值(10.1)、3.6FIP和3.5xFIP的生涯數據,以一年6.5M價格回歸光芒隊。Sonny Gray是五人中唯一的非FA,而雖然他在轉隊至紅人後,投出很不錯的表現(過去兩季累積231.1局277三振、3.07防禦率和3.33FIP),但近年起伏頗大也是事實。此外,他本季薪資也只是「小中產」等級的10M。至於最後一位還沒提到的投手?他是Trevor Bauer — 本篇文章的主角,自2014年後,總共繳出1051.1局3.88防禦率、3.8FIP、3.9xFIP……若我不再附上其他資訊,他看似與上述的其他幾人沒什麼太大差別。 但現實並非如此。不同於僅能尋得一年短約的Quintana及Archer、和回歸日本的田中,Bauer被公認是這個休賽季最大咖的自由球員之一。他在本月初宣布加入道奇隊,雖然也是最長僅三年、以球星而言偏短的合約(保障金額102M),但今明兩季的薪資分別高達40M、45M,將暫居球界最高年薪。Bauer甚至在合約前兩季各有一個逃脫條款,保障了若他投出亮眼表現,還能追求更高薪的權利。我相信許多人很願意指出Bauer、以及上述其他案例的種種不同之處 — 至少前者去年還是賽揚獎得主。不過,至少已能清楚彰顯,縱使端出「生涯數據」或整段球史,都無法捕捉選手當下的全貌。事實上,球場成績只是Bauer的職涯中,充滿矛盾、兩極、難以預測或精準評價的其中一項。例如,他在網路上一方面是極具科學精神、時常宣揚前衛棒球理念、對於推動球界發展和開闊觀眾眼界…貢獻良多的「球員斜槓科學家」;但另一方面,他也曾在推特動員粉絲騷擾女大生、多次發表爭議言論(表示身邊隊友多半是右翼傾向、Donald Trump支持者;堅決否認氣候變遷、不認為印地安人隊徽是歧視象徵……等等)。的確,他對聯盟規則、影響場上表現的化學物質、甚至是棒球物理及科學等層面了解廣泛,意見極具價值;然而,卻也很可能隨時成為任何隊伍的公關炸彈。 場上的他,也沒有更容易捉摸。如同以下會提到的,Bauer的投球型態、策略、軌跡……等,都早已隨著職涯發展,呈現過多種不同的版本。首先,他歷年來的帳面成績,就能迅速開啟「Bauer究竟是王牌還是中段先發?」的論戰。的確,從風險角度來看,給他40M年薪的決策,很可能是豪賭 — Bauer曾留下成績的九個MLB賽季中,只有2018年、和因為疫情導致球季縮水至60場的去年,他的防禦率低於4.18。其餘七年的數字則是:6.06、5.29、4.18、4.55、4.26、4.19、4.48,或許還是能混口飯吃的程度,但恐怕不會有凱子,

娛樂城評價

願意給這種人40M或45M年薪。因此,就如同他的性格、脾氣、評價、網上發言、以及場上成績,Bauer究竟值多少錢、道奇隊投注重金的決策是否合理,也都不意外地引發各種矛盾、兩極的評價。說他是當今MLB最兩極的球員之一,應該不為過 — 但這也讓徹底地研究Bauer,成為一件必須、而且很有趣的事。以下,我將分成幾個面向深度剖析他,其中包含一些討論度較高、引起較多人注意的視角。 2020年球季迎來大爆發:是曇花一現,還是貨真價實?例行賽從162場縮水至60戰、被切割的季前熱身賽、開幕戰延宕到夏天、疫情肆虐全國、必須跟著時空背景演變,不斷滾動式修正的聯盟制度、社交隔離和延賽、隨時可能叫停的賽季……武漢肺炎壟罩之下的2020年賽季,沒有一件事能正常運作。我們也無從得知,選手在短賽季交出的小樣本成績,可信度有多高。某些去年球季的詭異數據,都不會讓人覺得有延續下去的機會 — Donovan Solano和Nolan Arenado兩人的wRC+(126、76),不可能說服紅雀隊砸大筆花費在前者、而非後者的身上。也別懷疑,Chris Bassitt的防禦率比Jacob deGrom還低,純粹是偶然。所以,Bauer去年的成績有多真?我們都知道,11場先發的防禦率沒有太大的預測價值。不過,進階數據至少能說明,他的1.73防禦率不全然是靠好運。上季與其對戰的打者,僅能交出0.159/0.219/0.302進攻三圍、整體產值0.227wOBA;而動態追蹤系統Statcast,採納打者實際擊球品質(噴速、仰角)、撇除運氣及防守對擊球產值的影響後,Bauer的成績期望值,仍是很高檔的0.165/0.225/0.290、xwOBA更低到只剩0.219 — 在244位至少面對100名打者的投手中排第二,只落後救援投手Devin Williams。翻成白話就是,他去年的噁心數據,幾乎沒仰賴球運的幫忙。 雖然殘壘率(90.9%)也是生涯新高,但他的LOB-Win數據卻剛好是0.0,意味著憑他去年對戰打者的效率,超過九成的LOB%是很合理的成績。不過,如同Bauer其他充斥兩極評價的面向,他這季的好表現亦不是沒有質疑點。以下,分別是他11場先發的對手:三場釀酒人、兩場海盜、兩場小熊、兩場老虎、一場皇家、一場白襪;這六隊上季的進攻產能(wRC+),分別是89、73、92、89、91、113。除了白襪還能排聯盟第六(值得一提的是,當天白襪打線只有三名左打,其中僅Nomar Mazara是純左打),其他隊全部排20名之後。數據派作者Jonathan Judge也在其文中指出,Bauer上季對戰的打者,平均只有93DRC+打擊成績,全聯盟最低。換言之,他就是聯盟在疫情期間,取消跨區比賽的最大得利者之一。近年來,美聯和國聯中區多支隊伍都有貧打問題 — 除了白襪及雙城,其他中區球隊去年的wRC+都不高於93。比起殘暴的東區,國聯西區或許沒那麼兇猛,但若今年維持上季賽制,時常得碰上教士、巨人、天使、太空人的道奇隊賽程表,也不可能再像去年如此輕鬆。雖然海盜也是MLB球隊,但肯定比教士好對付多了。值得一提的是,Bauer去年季後賽對上勇士隊(例行賽前三名的打線),還是飆出7.2局12三振0保送0失分的華麗表現。所以……或許強投無論走到哪,都仍然是強投? 所以,Bauer做了哪些改變?再將時間往前推一年,他的2019賽季「只」繳出4.48防禦率、4.34FIP及4.33xFIP的凡人成績。213局的工作量將WAR值推高至3.3勝,但比起前一季投出生涯年的數據,Bauer似乎又回歸往昔的平凡水準。因此,如果說他去年的成績接近貨真價實(即使對手偏弱),或許就得想辦法解釋進化的原因。首先,小樣本是因素之一嗎?11場先發究竟有多高可信度?首先,我找出Bauer職涯所有連續11場出賽期間,FIP、xFIP、三振率等數據的漲跌變化: 很顯然,即使他上一季的成績創下各種生涯最佳,但控制樣本數後可發現,這種高峰並非史無前例。舉例來說,截至2018年7/10日的過去11戰,Bauer曾在78.1局寫下36%三振率、37FIP-、60xFIP-的成績,很接近去年數據(36%三振率、38FIP-、63xFIP-)。換言之,他上季的火燙手感並非職涯首見。不過,幾乎所有能與上季比擬的巔峰,都只集中在2018年 — 也是Bauer生涯至今,唯一堪稱賽揚等級的完整球季。那年和去年的他、與其他球季又有哪些不同?回答此問題前,我想先用以下此表,解釋為何用生涯數據看待眼下的Bauer並不公允: 生涯期間/數據成績 K% K% – BB% ERA- FIP- xFIP- 2014~2016 21.7% 12.3% 105 102 104 2017~2020 29.0% 20.9% 76 79 83  有些人或許只注意到,Bauer僅在2018年、和不完整的2020年,投出過前段先發等級的成績。但事實上,若以2017年做為分水嶺,就已經能清楚呈現他的進化。近四年,聯盟只有Bauer和其他12名先發,防禦率、FIP、xFIP同時優於平均20%以上;他的三振率、三振率減保送率,同時排聯盟前15;累積14.4WAR排同期間第九高、平均每投180局可生產4.1WAR,達到明星級水準。如果去年球季沒縮水,累積數據甚至可能更好看。 他在2017、2019年的表現,也不如防禦率顯示得平庸 — 這兩季K/9值分別有10、10.7,2017年的3.6xFIP也很不錯。至少,與更早期的Bauer相比,

牛牛百家樂

變化已經很顯著。即便扣除響尾蛇時期的八場慘烈出賽,他加入印地安人的前三年(2014~2016),K/9分別僅有8.4、8.7、8,

金旺5298娛樂城

防禦率、FIP、xFIP的天花板也只有聯盟平均水準。配球策略改變,可能是2017年後進化的關鍵因素之一。以下是Bauer生涯逐年各球種使用率: 球季/球種 四縫 伸卡 切球 滑球 曲球 變速 2014 47.8% 1.9% 11.5% 12.9% 12.5% 12.9% 2015 41.1% 12.2% 13.2% 4.2% 16.7% 12.5% 2016 23.8% 26.6% 17.5% 0% 19.5% 12.3% 2017 35.7% 13.4% 11.8% 0.8% 30.0% 7.7% 2018 36.8% 5.2% 10.4% 13.7% 26.7% 7.0% 2019 38.5% 3.8% 16.6% 13.9% 19.6% 7.6% 2020 40.9% 7.0% 19.7% 16.5% 15.7% 0.3%  首先,他在「進化前夕」的2016年,就已經嘗試改變 — 捨棄滑球、降低四縫線速球比例,提升沉球和切球用量,結果滾地球率(48.7%)雖攀升至職涯新高,但三振效率亦跟著下滑,整體效率仍坐落於聯盟均值左右。隔年Bauer再次做出調整,伸卡球率砍半、切球和變速球也減少,投了更多四縫線、曲球用量也顯著增加。這次,他的三振率大增,過去不曾突破23%的K%,往後年年26%起跳。即使挨轟率上升,但xFIP- 下降到生涯最低的82,顯示此版本的Bauer(四縫線搭配縱向變化球),已迎來首次進化。他隨後繼續演化,

21點

進而造就了2018年的高峰。這一季,Bauer再度削減伸卡球比例、變速球用量維持低於一成,並增加了過去兩年消失的滑球 — 也是從這年開始,他確立了往後以切球、滑球、曲球,同時做為主力輔助球種的策略,且三顆球路的比例越來越平均。2020年,他再做出最後一次調整 — 幾乎砍掉所有變速球,轉移至四縫、伸卡、切球…這幾顆快速系球路。他上一季的四縫線用量,是近五年新高、切球比例更是職涯最多。現在的Bauer是一位以四縫線為主、同時搭配切球/滑球/曲球的四球路投手,後三者的比例相當平均。他做出這些調整的理由,似乎不難理解。進階數據網站FanGraphs統計的球種價值指出,Bauer生涯每投100顆伸卡球、變速球,分別會比聯盟平均多丟0.55、0.66分;滑球、曲球效率最佳(優於均值0.78及0.77分),四縫線速球自2017年後也有+0.65分的佳績。因此,近年接連削減伸卡、變速等下沉系球種,提升變化球及四縫線用量,很可能就是他變得更有效率的原因。這也是為什麼,比起相信他仍然是一位平凡的中段先發,道奇隊更願意相信Bauer是一部正在不斷優化、進步的投球科學家。 更難解釋的進化?然而,上一季的Bauer又和2018年有些不同 — 這次的進化原因,似乎更難以輕易解釋。先讓我們從下面這張圖說起: 以上是Bauer生涯逐月,四縫線速球的平均轉速(RPM,意即平均每分鐘的轉速) — 我們可輕易察覺到,他的球路轉速突然在前年季末,以可疑的幅度竄升。2019年9月,Bauer的四縫線速球RPM上看2752轉,相較於八月突然暴增296轉 — 他在7、8月的RPM分別是2412、2456,此前的職涯沒有任何一個月超過2400RPM。更有趣的是,這憑空多出的300轉,還真的是「一夜之間」冒出來的:他在2019年8/31日的比賽,四縫線轉速還是2423RPM,下一場比賽(9/4日)卻直接跳到2761RPM — 之後的所有先發,Bauer的轉速就不曾再低於2700轉。他的其他球種也有一樣的情形: 近三年,他的四縫線RPM從2322、2412跳到本季的2776轉;曲球從2601、2549,暴漲至2933轉;切球從2611、2640,竄升至2908轉。而且如上面所提,暴增的轉速並非花一個休賽季、幾個月、甚至一個月以上才練成 — 是在前年9/4號的那場比賽…..突然「開竅」了。甚至,Bauer還不是先練成特定一兩顆球路,而是所有球種幾乎同一時間「開竅」。大多數情況下,轉速暴增不是壞事 — 尤其是四縫線速球及曲球,轉速越多意味著更大的位移幅度;更大的位移量,則意味著擊球點更難抓準。因此,毫不讓人意外地,Bauer去年的球路也突然增加了很多垂直位移: 2015~2019年間,Bauer每一季的四縫線速球,都比平均多出1~2英吋的垂直位移(以打者視覺而言,意即「更會上升」),去年一口氣暴漲到多出3.9英吋 — 直接搶佔全MLB第一名。過往垂直位移量介於+8.5到+9.5英吋的曲球,上季也比平均多出11吋;此外,滑球的垂直及水平位移、速球的水平位移……等,也都刷新生涯紀錄。白話來說,就是Bauer的球「更會跑」了。不過,就如國外知名作家Ben Lindbergh在去年季前的文章中所提,自轉速開始被統計以來,Bauer的變化幾乎是史無前例的。前述的文中提到,Bauer前年八、九月之間的轉速增加幅度(3.44個統計單位),是史上第二(前年五月的Tyler Glasnow,1.77個單位)的將近兩倍,另外只有2017年6月的Johnny Cueto,轉速能在一個月內,增加超過1.5統計單位。理論上,轉速很難一朝一夕突然取得或練成 — 從去年到今年,只有Brandon Woodruff、Tyler Mahle的四縫線轉速,增加超過200轉;然而,Bauer則是一口氣暴增364轉……而且,幾乎是前年九月的第一場比賽前突然獲得。是的,不需要幾年的時間、不需要一個休賽季、甚至也不用一個明星賽週,Bauer只花了三天,就取得了所有人花幾年都不見得能擁有的成果。所以,Bauer的轉速到底是怎麼「練成」的?最有趣的是,他還曾多次公開表示,轉速幾乎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靠練習取得,

RSG雷神之鎚

但如果不在乎道德的話,在手上塗松焦油就能馬上取得多出400RPM的轉速。也就是說,前年九月發生在Bauer身上的事情,連他自己都曾否認過自然發生的可能性: 甚至,身為投手斜槓科學家的Bauer,還曾經明白地昭告天下,一顆90英哩速度的投球,手上有沒有塗松焦油,轉速差距可以來到200~300RPM — 是的,差不多相當於他在前年九月,突然獲得的額外轉速:Lindbergh的文章也提到,Bauer總是以曖昧不明、不願多做解釋的態度,面對外界對於他轉速暴增的疑問或好奇,更讓人搞不清他的葫蘆裡在賣什麼藥。難道他真塗了什麼東西?如果是這樣,為何去年沒有任何對手或教練提出質疑?又或者,Bauer已經「研發」出不會被發現的化學輔助物質?還是他已經打破了過往的論述,發現其實有迅速提升轉速的投球或訓練方式(但聯盟內完全沒有其他人知道)?很顯然,轉速暴增可能是他去年成績大躍進的主要關鍵,但眼下我們卻無法肯定,他到底是用什麼方法取得這些轉速?未來能持續嗎? 轉速大幅上升的影響理論上,我們知道球路的轉速越高(特別是四縫或曲球系列的球種),越可能製造更多位移、球變得「更會跑」,進而使投手更難被攻克。那麼,Bauer實際上多大程度受惠於暴漲的轉速?從某些帳面數據來看,效益似乎沒那麼明顯。他去年的Contact%(球員揮棒後的擊中球率)為72%,與前年的73.1%、大前年的70.4%相去不遠,也不是最好的。他的O-Swing%(打者追打壞球率)比起前兩季只變動了0.1%。這麼看來,Bauer上季創生涯最佳的K/9值(12.3)、BB/9值(2.1),可能都有點運氣成分。但魔鬼藏在細節中,這些多出來的轉速,並非真的毫無效益。首先,Bauer去年製造的內野飛球率(俗稱高飛必死球)暴漲至15.8% — 比起過往數據(前面四年分別為6.2%、6.4%、6.7%、9.3%),他顯然更能迫使打者擊出不營養的鳥飛。從Statcast依據打者擊球仰角推斷的擊球點,我們也可看見對手擊中Bauer球路下緣的機率,比起往年大幅增加: 近五年,打者擊中Bauer的球路上緣/下緣的比例 擊球點/年份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Under% 20.2 20.3 25.6 29.4 39.2 Topped% 37.2 33.8 34.7 29.3 25.3  這些數據的最大問題在於樣本數 — Bauer去年的場內擊球數僅158顆,而相較於三振、保送這些更直觀的成績,擊球數據通常年與年之間的浮動性較大。但另一方面,投手確實有影響擊球仰角的能力。Bauer「上升」幅度增加的四縫線速球,確實可能使打者更難抓好擊球點、尤其容易打到下緣。此外,還有另一個更微妙、更難察覺的潛在影響,就是他在2020年大幅進化的兩好球收尾能力。首先,若我們單看揮空率,似乎觀察不出威力上升的跡象:近三年,他的四縫線速球揮空率分別為20.9%、21.7%、23.8%;曲球39.3%、32.1%、38.5%;切球41.1%、37.3%、41.7%…… 然而,去年Bauer終結兩好球打席的能力大躍進 — 他的put away%(兩好球之下投出的球路,製造三振的機率)重回2018年的巔峰水準,並創下職涯單季新高(25.8%)。速球則是進化最明顯的球種:Bauer的四縫線速球,過去不曾製造21%以上的put away%,去年卻上看29.7%,在所有累積100個對戰打席的投手中高居第二。此外,速球在兩好球時製造的揮空率(13.8%),也優於過去每一季。不僅如此,打者也更容易在兩好球狀態下,被通過好球帶的速球凍結住:他們前年有92.2%的機率揮棒,上季卻只剩77.1%,寫下生涯新低。也就是說,由於位移幅度已經遠脫離一般投手水準(尤其是速球),因此對戰Bauer的打者,可能更容易錯判最後的進壘點,進而擊出更多軟弱擊球、或在兩好球等關鍵時刻更容易揮空、更難判斷是否該出手…等。不僅如此,Bauer對速球的強大信心,更反映在兩好球策略上 — 2015~2018年間,他在兩好球時,投出四縫線速球的機率,都未曾高於24%;近兩季卻上升至29.9%、37.4%,這讓Bauer在兩好球狀態下變得更難預測。相較於2018年,他在兩好球時投出變化球、變速球系列的球種佔比63.6%,上季只剩下46.1%。 球威更上一層樓、搭配出手比例更平均(因此更難預測)的兩好球策略、以及打者必須耗費更多心神,提防進化後昇華至聯盟頂級的快速球,都可能是Bauer收尾打席更有效率的原因。所以,即便他的整體揮空率並未顯著上升,

TU娛樂城

球威、轉速進化的成果,仍可能反映在不少更微妙的面向上。上一季破天荒的三振率或許有下修空間,但似乎也不全然是靠好運。除了速球之外,切球、滑球、曲球三種球路之間的交叉混搭,Bauer也是越來越駕輕就熟、爐火純青。他的曲球和滑球速度近乎一致,但前者會產生大幅的急墜、後者則是大量水平位移;至於他的切球,則是垂直位移量(下墜程度)與滑球很接近,但速度更快、不會像滑球大量橫移。整體來看,若你想依據下墜程度預判球路,可能會猜錯滑球或切球;而如果是憑球速感判斷,則可能無法迅速分清曲球和滑球。以下分別是他投出切球、滑球、曲球的樣態:   綜合以上敘述,我們一方面可看出Bauer的諸多進化之處:配球策略不斷更新演進、效率優化;轉速和球路位移量大增,也使得過去四年就已經繳出不錯成績的Bauer,更有挑戰王牌的底氣;更上一層樓的信心,也讓他較願意端出最難纏、更不好預測的兩好球策略;切球與變化球之間的搭配同樣越來越爐火純青。現在,他有更高的三振潛力、又能製造更多不營養飛球。但另一方面,轉速瞬間暴增幾百RPM,原因至今仍不可考,所以我們也無法100%確定,這部分的進化未來能否延續下去(或受到對手更嚴格的檢視)。且如前述所提,他往後的主要對手,不再是打線疲軟的中區;他去年某些基本面數據(整體揮空率、追打壞球率……等等),其實也沒有很劇烈的變化;上一季樣本數不夠大,也確實都是隱憂。 總的來說,比起2018年,Bauer生涯第二次的大躍進,更多是奠基在微妙的層面上 — 收尾兩好球打席的效率提高、製造更多內野飛球…等等,背後關鍵甚至還是目前不知道從何而來、瞬間暴增的轉速。上述這些風險,當然也都是Bauer無法像Gerrit Cole、Stephen Strasburg這些人一樣,拿到七年以上長約的重要原因。不過,我們確實也能在Bauer身上,看到很值得期待的天花板及實力上限,這些都是生涯數據、或者「生涯九年只有兩季防禦率低於4」此類型的論述,無法捕捉到的細節。誠然,預期他能完全複製去年成績,本來就不切實際(若換算成完整賽季,Bauer上季的貢獻將上看7~8WAR);但他同時也是市場上唯一近四季年均可達4WAR、而且還有更多上限待開發的投手。從這角度來看,道奇隊花費高薪、期盼當打之年(他現在29歲)的Bauer,能讓這支冠軍級勁旅如虎添翼,似乎沒什麼不合理。 =====================================================================想找其他朋友陪你一起討論MLB 、希望認識更多棒球同好嗎?那麼,我在這邊向各位喜愛棒球的讀者分享一個臉書棒球社團:MLB球迷交流園地!如果您隨時想找人一起聊美國職棒、談棒球卻苦無對象,那加入這裡將會是個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