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家俊輝 廣州報道
個人養老金制度正式啟動。
11月25日,人社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銀保監會、證監會等五部委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個人養老金政策正式落地實施。
同一天,人社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國家稅務總局辦公廳聯合發布《關于公布個人養老金先行城市(地區)的通知》(下稱《通知》),公布個人養老金先行城市(地區)名單。隨后,多家入選首批開辦個人養老金業務的金融機構陸續落地相關業務。
所謂個人養老金制度,個人養老金是以賬戶制為基礎,由政府政策支持、個人自愿參加、市場化運營、實現養老保險補充功能的制度,又被習慣稱為“養老第三支柱”,與基本養老保險(第一支柱,社會公共養老金)、企業年金或職業年金(第二支柱,由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共同組成我國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障體系的“三大支柱”。
此前人社部相關負責表示,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實施有利于在基本養老保險和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基礎上,再增加一份積累,退休后能夠再多一份收入,讓老年生活更有保障、更有質量,“特別是個人養老金有利于個人理性規劃養老資金,合理選擇金融產品,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舉措。”
廣州、深圳成為試點城市
根據上述《通知》,入選個人養老金先行城市(地區)名單的共有36個城市(地區),
現金版體驗金
遍布我國31個省份,主要以省會城市為主,部分省份有兩個城市入選。其中,
街機遊戲
廣東省入選先行名單的是大灣區內地兩大核心城市——廣州和深圳。
此前11月18日,銀保監會發布《關于印發商業銀行和理財公司個人養老金業務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披露了首批開辦個人養老金業務的機構名單,其中包括6家國有大行、12家股份行和北京銀行、上海銀行、江蘇銀行、寧波銀行、南京銀行5家城商行,共計21家商業銀行;另外還有工銀理財、農銀理財、中銀理財、建信理財、交銀理財、中郵理財、貝萊德建信理財、光大理財、招銀理財、興銀理財、信銀理財11家養老理財公司。
隨著個人養老金政策正式落地實施,相關金融機構也開始積極在試點城市啟動個人養老金服務。比如工行在11月25號就明確表示,已在全國36個個人養老金制度試行地區正式上線個人養老金業務;農行則透露,該行與五部委發布會同步在北京、天津等個人養老金先行城市全面啟動個人養老金服務。
同樣,當天也有不少銀行披露已有相關業務落地。比如,
運彩場中
廣發銀行表示,11月25日下午,該行首筆個人養老金業務在北京率先落地,而成為該行首位開立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的客戶正是中國人壽黨委書記、董事長白濤,
運彩場中
其穿透式體驗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開立全流程,全程僅用了不到1分鐘。
在廣州,交行廣東省分行向記者透露,當天該行荔灣支行成功落地其首筆“個人養老金業務”,市民李女士開立賬戶也用了不到一分鐘。
值得一提的是,在政策實施的第一天,相關金融機構就紛紛祭出了令人眼花繚亂的攬客“福利”。比如,
現金版 信用版
廣發銀行宣布,為助力個人養老金業務開展,該行率先推出“養老早規劃,辦理享好禮”個人養老金專屬活動,從即日起到明年1月,客戶開立廣發銀行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并繳存相應金額,即可領取高達200元福利金;招行在給客戶發送的短信顯示,在該行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即領現金紅包,至高享288元。
個人養老金有何吸引力?
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養老保障需求的必然要求。
那么參加個人養老金對普通人到底有何益處呢?
具體而言:一是可享受遞延納稅優惠政策。在繳費環節,
信用球版
個人向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的繳費,按照12000元/年的限額標準,在綜合所得或經營所得中據實扣除;在投資環節,計入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的投資收益暫不征收個人所得稅;在領取環節,個人領取的個人養老金不并入綜合所得,單獨按3%的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以當年繳存額12000元計算,當年即可最多節約5400元個人所得稅支出(按照最高稅率45%計算)。
二是可享受特定的投資產品和優惠費率。個人養老金可以投資養老理財、儲蓄、保險、基金等產品,監管部門針對上述產品制定了相應的準入要求并向社會公布產品名單,主要是投資風格穩定、運作合規穩健且適合于長期投資、符合養老需求的產品。各類個人養老金產品實施銷售服務費、管理費、托管費等相關費用的減免或者費率優惠政策。
三是賬戶封閉運行,保障參加人養老收入。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實行封閉運行,完全積累。參加人達到領取基本養老金年齡、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出國(境)定居,或者具有其他符合國家規定的情形,可以按月、分次或者一次性領取個人養老金。參加人身故的,其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內的資產可以繼承。
需要指出的是,參加個人養老金服務的個人需要滿足以下條件:首先,按照人社部相關要求,參加個人養老金服務必須是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者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參保人;其次,應在人社部公布的先行城市范圍內;最后,和開立普通銀行賬戶一樣,應該符合反洗錢、實名制等監管要求和開戶行有關規章制度,不能存在相關異常開戶行為。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李墨軒
文章源自於新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