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G戰神賽特 / 多寶彩票 / 娛樂城比較 / 娛樂城註冊體驗金 / 真人娛樂 / 運彩場中

三毛沒有奪冠-回憶「019」林英傑。

ATG戰神賽特, 多寶彩票, 娛樂城比較, 娛樂城註冊體驗金, 真人娛樂, 運彩場中

2017年十一月二日,洲際球場。Lamigo的先發投手王溢正僅因為張志豪在二局下的一發陽春彈受到傷害,一路把比賽推進到第六局,此時的王溢正還能壓制兄弟打者,可是也能漸漸感覺到兄弟打者已經逐漸掌握擊球點,隨時可能突襲發難。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前兩場比賽,Lamigo強大的打者群不分主客場的猛攻,得分接連破兩位數,合計得到33分,直接把兄弟投手全面打傻。這般進攻火力終於在總冠軍賽的第四戰稍有停歇。到現在比分僅差3分,在2017年,這完全是一局裡面就可能弄丟的差距。洪一中示意朱俊祥起來熱身,林英傑坐在板凳區,連外套都沒脫。林英傑有沒有機會上場,這可真是個好問題。尤其是在朱俊祥一上場就被張志豪砲轟,讓比分差縮小到2分的狀況下。雖然手握3勝,洪一中會不會找機會讓之前都沒有上場的林英傑在總冠軍賽至少取得一個出局數,甚至投個一球?
請繼續往下閱讀

比賽還在繼續,沒人知道答案。   總冠軍賽G4當天一景 CPBLTV截圖
請繼續往下閱讀

  啊,林英傑。左投19號,在輾轉流離之後,他的背號從19跳到15、23、63,終於還是回到19,這個號碼會讓你想起林英傑意氣風發的當年,想起誠泰經典的直線球衣,想起這位「臺灣職棒史上最強左投」,甚至可以很肯定的說沒有之一。如果說陽建福的生涯是在國際賽展現出足以歌頌的傳奇,林英傑則是在職棒場上表現堪稱神話。說林英傑是神話,肯定會被人用「你是不是誠泰球迷」還是「浮誇也要有個限度」之類的眼神看過來,可是我要實實在在的告訴你,說林英傑是神話,一點也不誇張。在林英傑在職棒打出成績以前,臺灣最佳左投的頭銜一直都由高英傑保有,每個看起來不錯的左投都會被說「彷彿高英傑」或是「高英傑以來最佳左投」,高英傑投球生涯在1981年終結,那一年,林英傑才剛出生。「彷彿高英傑」這五個字,訴說著1981年之後臺灣棒球史在左投一章上留下多少空白,在本土職棒場上更是如此。即使把早期名字一閃而逝的左投,如:牛復興、彭裕國、李仲弘、李杜宏、廖照鎔、蔡重光等球員都算下去,能丟出成績讓人印象深刻的左投大概只有兩位:職棒元年本土防禦率王,生涯前4年投球局數皆超過100局而且有3年在ERA+ 100以上的黃武雄,和生涯前4年投球局數皆超過90局,同樣ERA+ 3年在100以上的悲情左投陳明德。除開這兩位,無論業餘多麼聲名顯赫的左投,在職棒的足跡僅能用「打打醬油」來形容,到林英傑現身職棒的前一年,臺灣職棒的本土左投在兩聯盟剛好各剩一位,分別是:TML鄭衛青和CPBL吳世賢。說到這兩個名字,可能有不少球迷會露出狐疑的表情,這個反應是非常正常的。吳世賢在職棒待了3年只投96.1局防禦率4.30,鄭衛青則是4年94局防禦率5.46,屬於「不會很少看到,卻不會留下深刻印象」的等級,對他們會有記憶的球迷,到現在恐怕已是鳳毛麟角。   吳世賢也是三商的球員,早期本土左投可說多出身於三商 CPBLTV截圖   相對於多數不怎麼能讓人留下印象的左投前輩,林英傑在臺灣職棒闖蕩14年,留下1022次三振的偉大紀錄,是本土投手第三位,職棒紀錄第四位,理所當然是本土左投第一。在林英傑之前的左投或許會被人說「彷彿高英傑」,在林英傑之後,人人都會將新生代左投比擬成林英傑,或是希望他成為林英傑,當「林英傑」這三個字成為臺灣職棒新一代左投衡量的準繩,說他是臺灣職棒的神話,我認為並非過譽。你一定記得林英傑在2004年身穿誠泰球衣在187局的投球裡送出203次三振的驚人成績,讓他的三振率(SO%)來到27.8%,可以說每4個打者就會有1個被他三振。所以,林英傑所向無敵,林英傑天生神力……嗎?認真說,林英傑是同期四小天王裡面均速最低的投手,他缺乏「反正往好球帶壓進去就能解決打者」的直球,能締造無數三振佳績,除開變化球幅度驚人,還有就是他那一手宛如繡花落針的精準控球。每個好投手都有其天生神力,可是林英傑的控球肯定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著TML累積273.1局的投球磨練而來。從數據看來,林英傑職棒生涯前兩年每九局予四壞(BB/9)分別是:4.95和5.28,三振四壞比(SO/BB)都落在2比1附近,隨著投球局數增長,林英傑逐漸學會怎麼把球隨心所欲地丟到他要的位置,在臺灣大聯盟(TML)生涯最後一年,他的BB/9已經下降到2.29。
請繼續往下閱讀

TML帶給林英傑18歲挑戰職棒的契機,帶給他在職棒戰場上磨練自己的機會,卻也帶給他兩年的空白。TML讓未服役高中生也能打職棒的策略觸動棒協敏感神經,雖然有識之士要求棒協保證不會影響被TML選走的年輕球員加入國軍棒球隊的機會,然而得到的回覆卻是很曖昧的「到時候還是看表現再說」。說白了,就是軟釘子,我隨便講講你隨便聽聽。林英傑最後果然沒被選入國軍棒球隊,到底是因傷錯過,還是另有原因,眾說紛紜,沒人能給一個肯定的答案,唯一確定的,

娛樂城比較

就是林英傑只能去當大頭兵。
請繼續往下閱讀

林英傑抽到海巡,被發配到海巡警衛第六中隊,在東巡局的門口站了兩年,看山、看樹、看田、看牛、看那條通往火車站的小路。海巡不一定都會看海,真的。2004年林英傑回歸職棒,當時沒什麼人會看好空白兩年的選手,然而他卻在誠泰教練團的調整與栽培下投出宰制聯盟的成績,其間的付出與努力僅能用「令人敬畏」來形容。說到林英傑,除了他第一年回歸職棒展現出的叱吒風雲,第二個會讓人提起的,就是他在隔年的操勞。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他先在季賽投球局數超過200局,用球超過3000球,是當年唯一一位承擔如此繁重投球工作的投手,接著在挑戰賽,先以126球首戰完投,第三場比賽又上場力投三局61球,第四戰又登板主投2.2局31球,成功把誠泰帶進總冠軍賽。僅僅休息三天,首戰林英傑再次上場接替林恩宇投球,主投兩局38球,隔天再登板救援0.2局,最後,燃燒殆盡的林英傑在11月2日先發上場,在短短3.2局投球裡被打8支安打丟掉五分,誠泰也痛失總冠軍寶座。  這個經歷,

多寶彩票

看在老球迷眼裡一定覺得似曾相識。是的,如果以剛猛滑球征服打者的陽建福會讓人憶起陳義信,那麼林英傑細膩的控球、變化球幅度與季後賽燃燒程度則會讓人聯想到黃平洋。和黃平洋不同的是,同樣在總冠軍戰徹底燃燒,

運彩場中

黃平洋繼續操勞,兩年後在中華職棒徹底報銷,而林英傑則因為一紙日本捎來的合約,渡海前往日本職棒發展。林英傑當年被譽為「左之松坂」,日本人對他的期望程度可以從實況野球13裡面給這位尚未在日本投過一球的インチェ能力看出來。148kph的超高極速、控球D體力B、而且擁有三格指叉、兩格高速滑球的能力,在當年電玩的樂天金鷲陣容中能力僅次於一場,可以說是實質二號。 林英傑當年在實況野球中的能力,到14他的球速就被修到剩139了。影片取自:Youtube HiDE GAMES CHANNEL World Baseball Games Collection 頻道。 不過就像你我知道的,林英傑未曾真正在日本投出如此水平。一方面可以說是日本人對於林英傑的能力太過吹牛,林英傑的實戰球速原本就是135+、全力投球可以摸到140的邊,他確實投過145,可是不到「均速140」這個等級,就不知道這148是怎麼吹出來的,另一方面則是他中職生涯前兩年的操勞早已點燃毀滅的引信,在赴日之後徹底炸開。或許你還記得加盟記者會上林英傑是如何激動地感謝郭泰源……不過,我們都知道郭泰源投手調整功力毋庸置疑,可是他的使用方式卻備受質疑。他養成的投手,最後總在他的調度下毀掉。2004年4月4日林英傑挑戰統一獅,前七局表現奇佳,以94球投出10次三振,然而教練卻沒讓林英傑挑戰完封,就在七局把他換下場。當時報紙稱「由於郭泰源總教練在現役時期有過投球太多結果手臂變形的經驗,所以對於愛徒投球數要限制在100球。」果真如此?100球限制言猶在耳,下一次先發郭泰源就放著林英傑以120球完投,全場林英傑投出12次三振技驚四座,賽後郭泰源在訪問中說:「先發投手應該要可以投滿130球,之後會再加重他的用球數」。
請繼續往下閱讀

該說什麼?說:好吧,郭泰源果然還是郭泰源。04、05年林英傑表現驚人,代價也相當沈重:在這兩年裡林英傑的投手濫用指數(PAP^3)分別達到110248、209895的可怕水平。對照陽建福生涯第一年的投手濫用指數199674,林英傑在05年的操勞可說不遑多讓。
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果一場場對照林英傑在04與05年的逐場投球表現就能發現,郭泰源對於先發王牌的設定工作上限並非球數而是局數,比方說2004年林英傑最高用球數是9月15日面對興農七局投出的131球。隔年林英傑在4月3日對兄弟力投7.2局,用球數高達147球,光是這場比賽的PAP^3值就高達103823,佔了全年PAP^3的一半。就算這是要讓投手拼特殊紀錄,如此用球數在今天也會被球迷檢討不已,7局或7.2局這種局數更會讓人想問:讓林英傑在上面投滿7局,到底是為什麼?後來我想了想,有兩種可能性,一種是郭泰源的「控制用量」不是用球數算,而是用局數算,因為類似的故事,他之後到統一會在另一個左投身上再上演一次。另一種則是或許對郭泰源來說,王牌就是要有王牌的樣子,責任局數之所以叫責任局數,就是不管怎樣都要負責到底的意思。
請繼續往下閱讀

答案到底是一、是二,還是兩者兼具,這就只有郭泰源本人才知道了。   對很多人來說,不管換上什麼球衣,林英傑還是誠泰的林英傑 圖片支援:李逵的棒球博物館   林英傑在日本三年並非虛度,就結果來看還是正面的:他在日本磨練了其他變化球,而且也得到了寶貴的喘息時機。樂天金鷲等待林英傑三年無果,最終決定放手,2009年林英傑回國,原本的東家已經解散,他在特別選秀會上被興農牛挑中,然後……然後,2010年,林英傑再戰總冠軍賽,這次球隊又遭到直落四擊敗。2010年是興農最後的光輝,這支球隊自此一去不回頭,甚至在2012年搞出所謂「八壯士」,也就是僅用八名本土投手撐完整個球季。接著2013年,興農退出,義大接手。2013年的義大又再次有機會挑戰總冠軍,只是徐生明在拿到上半季冠軍之前意外過世,這支球隊在一片混亂中掙扎許久才搶到上半季冠軍,下半季怎麼打都打不出成果,最後在總冠軍賽又直落四被對手擊敗。這是林英傑參加的第四次總冠軍賽,也是第四次被直落四打敗的總冠軍賽。在這段時間裡,林英傑描繪出和陽建福差不多的軌跡,只是他們兩人控球上的差距在失去球威之後明顯體現。同樣是「比聯盟平均還要不會三振」,同樣是「丟給打者打」,林英傑投球就如同繡花落針,在好球帶邊緣精準下腳,讓打者難以掌握。即使三振功力不再,林英傑回歸中職之後,除了2011年以外,ERA+每年都高於100,投球局數都高於90。直到2014年,之前累積大小傷勢一口氣爆發,讓林英傑的球速再降5公里,即使用盡全力也只能丟到130多一點點,之後整年都被丟在二軍養傷,年底遭到釋出。林英傑一度想乾脆投身業餘,旋被中信兄弟挽回,2015年,他身披黃袍,出賽20場主投57.1局、其中有8場先發吃下45局,平均一場比賽投比五局多一點,ERA+再次回升到120.7,從一個偶爾客串後援的五號先發來看是個非常優質的表現。同年的7月10日,林英傑達成臺灣職棒生涯第1000次三振的壯舉,這是臺灣職棒史上第三位達成1000K的投手。也在這一年,中信兄弟闖進總冠軍賽,與Lamigo正面對決,兄弟在二、三、四戰取得3勝之後連敗3場,把到手的總冠軍給弄丟了。王溢正在G5隻手遮天挽回頹勢、洪一中的G6經典跨欄、明星在G7投出無安打比賽,這些榮耀傳奇是屬於Lamigo的,而林英傑,則在Lamigo的對面休息室。這是林英傑參加的第五次總冠軍賽,「有林英傑的球隊肯定拿不下總冠軍」的三毛魔咒,自此越傳越廣。2015年林英傑在季賽的表現會讓球迷覺得他應該還有幾年光景,隔年的好球帶與用球徹底封殺所有靈巧型投手老將的生路,比如說許銘傑、曾孟承……還有,林英傑。林英傑再次考慮回歸業餘,這次換成Lamigo給他重返職棒的機會。
請繼續往下閱讀

於是乎,我們就看到了現在的場景,有林英傑的球隊闖進季後賽,也和2015年一樣已經手握3勝進入聽牌狀態,只是現在距離總冠軍又更近了一點,具體來說,是6個出局數。第八局,當林泓育慢跑上壘的時候,在場邊的王躍霖和陳禹勳站起來熱身,沒有林英傑,鏡頭一直追尋著他在牛棚區的身影,不知是否想捕捉他上場熱身的那一刻。比賽繼續進行,還是八局上。陳柏豪搞出一人出局滿壘的緊張局面,兄弟緊急調上鄭凱文救援,林智平往右半邊打給詹子賢接,在三壘的陳俊秀沒跑,未能添得保險分,洪一中現場演出完全體現何謂「惋惜之情溢於言表」,接著朱育賢遭到關鍵三振,比分差距還在終結者的射程內。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八局下,王躍霖上場投球,陳禹勳熱身接近完畢,林柏佑在旁邊開始動作,林英傑還是沒站起來。比賽進到第九局,陳禹勳上場終結,雖然先三振張志豪,卻接連讓陳子豪和彭政閔踏上壘包,比賽還沒結束。接著,陳禹勳三振黃鈞聲,離Lamigo奪下總冠軍只剩一個出局數。在這個時候,林英傑終於站起來了。他並不是要熱身,而是跟穿回外套的林柏佑一起走向休息室,臉上掛著藏不住的笑意。場邊其他Lamigo選手已經人手一捲彩帶,一眾選手站在林英傑身邊,不知道是誰用力地拍拍他。再下一秒,岳東華被三振出局,中華職棒2017年總冠軍終於出爐,屬於Lamigo的水藍色在略帶寒意的夜空中飄揚。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三毛魔咒,到此終結。如果要說還有什麼遺憾,那就是三毛沒有奪冠。是的,三毛沒有奪冠。此前包含2005年的經典戰役在內,林英傑用盡全力在季後賽拼博,卻始終無法奪下冠軍。幾經周折,到2017年,林英傑終於得到夢寐以求的總冠軍戒指,他在季賽有過貢獻、他名列總冠軍賽球員名單之中,可是在這一年,他卻是Lamigo在總冠軍賽未曾上場的兩名投手其中之一。林英傑在總冠軍賽裡沒有施展的空間,所以嚴格來說,他真的沒有「奪冠」,不過,這就只是一點小事而已,畢竟六進總冠軍賽,終究嚐得勝利滋味,不管是對林英傑本人還是對伴他一同走過職棒生涯的球迷來說,有此一役,比什麼都值得。所有的故事都會有個結局,林英傑的故事隨著水藍色彩帶形成的布幕拉下而終結,2017年底,林英傑名列釋出名單,這一次,他的職棒故事是真的結束了。之後,新世代左投紛紛登場,然而,每一個新人左投仍然「彷彿林英傑」。林英傑之前,左投只有高英傑,

真人娛樂

林英傑之後,左投只有林英傑。故事結束了,而神話,還在繼續。   林英傑換過很多背號,但是19號還是最經典。 圖片支援:李逵的棒球博物館   後記假如2017年總冠軍賽G4的比分和G2或G3交換一下,

ATG戰神賽特

我們應該就能看到林英傑上場至少投個一局或一球的場景,不過G4兄弟咬得這麼緊,洪一中就算想,也不會冒險去做這種調度。畢竟2015年的兄弟翻車殷鑑在前,落袋為安比較實在。可能會有人對林英傑是臺灣職棒史上最佳左投有意見,覺得王溢正的成就比較高,這我得說,王溢正在季後賽的表現確實有目共睹,可是如果說到生涯,那就是另一回事。比起林英傑的早早開竅,王溢正真的是大器晚成,他大學畢業先赴日發展,在日本待了4年才回國,回國後的前幾年基本是控球欠奉,早幾年還能靠著球威壓進去壓制打者,在2015年中職進入大打擊時代之後,BB%都在8到9之間徘徊,因為丟太進去是真的會挨揍的。如果中職用球沒有在那幾年修正,王溢正的生涯成績應該是會更精彩一點,而不至於在2018年才顯現王牌風範。是有點說遠了,總之,林英傑真的是左投裡的異類,理論上左投的成熟期都比右投來得晚,所以球隊對對左投的耐心普遍會比右投來得長,像林英傑這種20歲突然神功大成,荒廢兩年去當兵回來還丟得一把罩的球員,不要說左投了,右投都很少見。話又說回來,因為兩個左投代表都叫英傑,之前都會跟朋友開玩笑說葉家淇要不要改名成葉英傑,搞不好會瞬間變身成「英傑級左投」,雖然是開玩笑的,不過這也真的是很巧合。高英傑的球員生涯在1981年結束,那一年林英傑剛出生,林英傑的球員生涯在2017年結束,照這個算法,下一個「英傑級左投」該不會在2035年才出現在中華職棒吧,吧,吧吧吧吧?
請繼續往下閱讀

雖然很想說「這也是開玩笑的」,想一想又覺得很害怕。最後就是……林英傑幾個比較有名的綽號主要就是三毛和林爸,寫文章的時候前面用掉了三毛,後面如果用「林爸」就是氣氛突然霸氣,只好用「019」帶過,總不好寫個「左之松坂」,可能文章剛發馬上就會被日本職棒的球迷噴到爆炸,只能說中華職棒第二個十年的球員稱號都比較親民一點,到現在亦然。不過第一個十年的球員那些響亮稱號也不是自動產生的,是球隊有花心思去塑造的,現在有比較用心在做這點的好像只有富邦,其他球隊就差了些,不是我要說啊,廖健富這種下一個世代的主砲手,綽號叫尿布,還直接印在綽號球衣上?救命喔,真的。
請繼續往下閱讀

是有點講遠了,就是有一種……該怎麼說呢,行銷的力道應該要放對地方的感覺,

娛樂城註冊體驗金

就是這樣而已。   
請繼續往下閱讀

林英傑球員卡支援:李逵 @ 李逵的棒球博物館想參與更多運動議題討論?歡迎到大將軍豪洨專區-什麼都聊廢文區、運動狂人 Sports Maniαc! ,